产后6年10天一次,这不正常要这样治!
产后便秘6年,最近两个2个月加重,病人自述6年前因产后常感大便费力难解,伴腰酸背痛,胃部怕冷,喜热饮,白带量多,质稀色白,月经周期提前,经量多。近2个月来大便干燥,秘结尤甚,每7~8天甚至10余日一行,在医院屡用中药大黄、番泻叶等苦寒攻下之品,药后则腹泻,停药则大便复结、腹胀,不为泻解,颇为痛苦。
初诊(3日):患者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大便秘结,一周一行,腰背酸痛,胃部真温,腹胀时作,月经提前,白带稀白,量多,舌质淡红,苔薄白,沉细。证属脾阳虚损,寒凝气滞,兼肾阳不足之候。治宜温中健脾,理气行滞,佐以补肾壮腰之法,投理中汤加味治之。
处方:党参10克,白术10克,炮姜6克,炙甘草3克,厚朴10克,枳实10克,狗脊10克,萆薢10克,竹茹10克,麻仁15克,山药10克。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10日):7剂药后,大便秘结好转,粪块不如以前干硬,先硬后软而成形。腹胀、腰背酸痛减轻。近日受凉、流涕,夜梦多,原方加桂枝6克,葛根8克。
三诊(16日):进药7剂,大便稍好、稍硬,适值经后,小腹胀甚、发凉,入夜更重,腰背酸痛明显,食纳、睡眠欠佳。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滑。加强温肾理气之力。
处方:党参10克,白术10克,炮姜6克,炙甘草3克,狗脊10克,萆薢10克,竹茹10克,麻仁15克,乌药10克,香附10克,官桂6克,益母草10克。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四诊(23日):再投7剂,大便日行1次,先解球状便或全为球状便,不干,小腹胀减,仍小腹凉,有时腰背疼痛,夜尿1~2次,舌脉同上。继以理中汤加味。
处方:党参10克,白术10克,炮姜6克,炙甘草3克,狗脊10克,萆薢10克,乌药10克,香附10克,杏仁10克,麻仁10克,桂枝6克。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五诊(30日):再服7剂,病情平稳,每日排便1次、成形,腰背酸痛大减,胃脘及小腹胀凉均改善,白带量少,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缓。照上方调理善后,继服7剂而诸证悉平。
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证,中医称之谓“产后大便难”。由于产妇活动少,最易造成肠管蠕动功能减弱,而肠管的吸水功能增强,致使粪便在肠管中蓄积、干燥。其次,有会阴裂伤或患有痔疮的产妇,由于在排便时引起疼痛,所以不敢用力,这样就更增加粪便的积蓄和干燥,往往大便干燥还会导致痔疮复发,给产妇造成痛苦。
便秘虽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但与脾胃及肾脏的关系甚为密切。其发病原因,有燥热内结,津液不足;精神影响,气机阻滞;以及劳倦内伤,身体衰弱,气血不足等。按照病因病机,本病可分为热秘、气秘、虚秘、冷秘等,正如《金匮要略》所云,亡津液,胃中燥,致令大便难。”
产后大便不通,因去血过多,大便干涸,或血虚火燥。产后大便不通,若服苦寒药润通,反伤中焦元气,或愈加难通,或通而泻不能止,必成败证。所以并非单纯通下就可完全解决,而是必须随着不同的致病原因,采用不同的方法。正如李东垣所云:“治病必求其源,不可一概以牵牛、巴豆之类下之。”
本案产后体弱,脘冷喜温,便秘腹胀,中焦虚寒可知。然前医不问病由,亦未详辨,一见大便干结,误为阳明腑实之证,屡投大黄等苦寒之剂下之,治误在于寒热虚实不分,则愈下愈闭,中阳愈伤,寒凝愈重,从寒治寒而致变证蜂起。本案为脾阳虚寒之本质,拨乱反正,投以温运脾阳,理气通便而愈。此案说明,医者诊病万万不可主观臆断,必须全面了解原委,精心辨析,否则就会越治病越重。
高血压的哪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