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狗脊 > 狗脊图片 > 正文 > 正文

金秋江西境内古村游最全古村盘点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21 12:39:13

温馨提示:图片有点多,连上WiFi阅读最爽;阅读完可点击下方参与互动。

时光就像清风,穿越世间每一角落,轻轻翻阅着过去现在和未来。转眼年的金秋来临。

秋,在高远天空释放蔚蓝,在平畴旷野释放金黄,在摩登城市释放繁华,但,还是有那么一群人,酷爱访古探幽。

大眼睛为你盘点江西境内值得感受的古韵南昌:

安义-安义古村

安义古村的古建筑群主要分布于罗田、水南、京台三大自然村。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年历史。目前石牌坊、古井石槽、古戏台、四十八天井古屋等许多古建民居至今保存完好。

新建-汪山土库

汪山土库,是江西境内最大的古宅府邸。清代湖广总督程矞采、江苏巡抚程焕采、安徽巡抚程楙采(史称“一门三督抚”)等九兄弟筹资兴建,始建于道光元年,历时半个世纪,于同治年间落成。整个建筑占地亩,内有房屋25幢,间,大小天井个,置身其中宛如走进迷宫。

南昌县-前后万村

坐落于南昌县三江镇抚河故道。村内数十幢古建筑阡陌相连,其“双鲤望龙”的特色布局更体现出以水为主要元素的美感,精湛的石制工艺在南方众多古村中极为罕见。现在老宅还剩53幢,大多是明清的建筑。

湾里-梅岭明清文化园

座落于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园内十栋古宅,分别为大夫第、翰林府、天问府、示介第、富贵第、荣华第、化民府、远和堂、国学堂、梅岭书院,这些古宅皆迁自赣中、赣东北,具有明清古建筑的研究和观赏价值,是赣鄱文化的杰出代表。园内还建有音乐馆等配套建筑,作中国古琴展示和创作、研究基地。

进贤-文港镇沙河村

因北宋著名词人晏殊而出,该村迄今约年历史,自古就七村盘绕,素有“七星伴月”之称。

进贤-陈家

地处架桥镇艾溪陈家村,明至清代民居,村南正中为明英宗天顺六年建“义门世家”总门楼。村内有44幢南向明清建筑,总面积近万平方米。共有匾额22块。明清建筑一律为外斗砖内木架结构,有石板巷道串通。东庄园的“中宪第·云亭别墅”占地面积平方米,现存门楼,别墅、马房及残存后房四幢建筑,共千余平方米,门楣匾额红石浮雕图案,就连门罩也十分别致,镂雕、浮雕的七层图案,刻划了72个人物、36座楼台亭阁。据说自题“别墅”的是全国最早的一家。

九江:

德安-桂姓古村落

位于德安县爱民乡红岩村岩泉桂家和百家塘桂家。桂家的百余处老宅均为马头墙,中有天井,外部为粉墙黛瓦,老宅之间百米长青石板小巷有数10条。这两处保存完好的古村落,真实全面反映了江西古代传统民间建筑特色。

都昌-苏山乡鹤舍村

始建于东汉末年,成村于明代初期,发展于清代中叶,距今已有多年历史。全村为袁姓一支聚族而居,是一个耕读并重,农商并立的历史古村,全村现有余人。村内巷道纵横交错,村前池水明清如镜,村外群山,环抱连绵。

都昌-汪墩乡南门圈

建筑群始建于康熙戊寅年,距今余年,整座大院建筑面积达平方米,共有房屋间,大小天井48个,祖居至今14代人。大院保存较好,其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尽显华美,正门门楼有红石刻戏台人物、动物图案等,门额有青石刻“渤海垂荫”四字。

修水-杨梅渡太阳升镇

有“江南第一社”之称的杨梅渡有一个千年古村,村里的古樟、古屋、石刻、古石柱、古匾额,古樟林……最让人惊叹的是村口古樟林旁的宗祠里,六大高叠四方形石柱伸入云端,每个石柱是均刻有对联,龙飞凤舞,字迹工整,或楷或隶,颇见书法功底。对联“别婺州迁宁州乐奏安居绵世泽,古浙水来修水流长源远衍宗夫”,记述与佐证了韩姓先祖从安徽婺州迁徙修水分宁、繁衍生息的事实。

上饶:

铅山-河口古镇

是江西四大名镇之一,它在明清之际繁盛一时,各处货物在这里集散,手工业极为兴盛,也因此拥有“八省码头”的美誉。历史远去,曾经的商业重镇早已褪去光彩,已然恢复宁静。只是那一栋栋墙面斑驳的老房子,一条条被独轮车磨损得不再平整的青石板路,仿佛还在证明着这座古镇的历史。

铅山-石塘

江南纸都--石塘镇,明清时期造纸业盛极一时,有“武夷山下小苏州”之誉。石塘街全长多米,宽4-5米,全部铺以青石板,店铺建筑为木构架砖墙,前店后堂。靠石、拱棂、走廊、商号、瓦檐均有造型各异的木雕,石雕和砖雕。闽、浙、赣融为一体的建筑艺术和风格发挥的淋漓尽致。

广丰-十都古村

是一个只有居民户,面积23.8平方公里的山区村落,但在该村方圆1.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却存有豪宅大院古建筑多幢,目前保存完好的有明代建筑9幢、清代建筑21幢,被人们称江西古民居豪宅博览园。而十都王家大屋,又名为“直贤大屋”,是江西省目前保存较好的最大的古民居。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建造时间历21年,占地面积1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房间间。

玉山-漏底

漏底完全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自然村,毗邻天梁风景区,隶属双明镇桃源村。据说,漏底村虽然四面环山,可这里无论下多大的雨都没有内涝,据说水都是从山下一个洞中漏走的,所以这个地方取名漏底。也许是那个无底的漏洞通向了一条至今无人发现的地下暗河,然后流向了三清湖,才有了漏底的由说,这正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造就出“玉山无玉,漏底常漏”的奇特景象。村庄里景色优美,典型的江南民居。泥墙黑瓦,木质结构的三架屋、五架屋,古老的石板路,淳朴的民风。

婺源-上坦

不是李坑,不是晓起,不是虹关,不是江岭,也不是石城,而是上坦。不仅仅是因为它不收门票,重点是它就是婺源最自然的古村落,小溪,古樟,粉墙黛瓦,是一个处处透着古朴韵味的漂亮古村。行走在其中仿如是停留在老照片里的时光。

婺源-坑头

是婺源县古代民居保留完好的村落之一,迄今已有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唐朝广明年间,福建三山人潘逢辰由黄巢寇乱避难地安徽歙县黄墩始来婺源,定居桃溪(即坑头村),桃溪的下游孔村、豸峰村由此繁衍。当地人才辈出,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传遍四方。坑头村入选“中国景观村落”,全国仅有9个。景区内有36座半桥,这里有一个风俗习惯,每出一个官就要建一座桥,为什么有半座桥呢?那是因为那是买来做的

抚州:

金溪-蒲塘

坐落于抚州市金溪县琉璃乡的千年古村蒲塘村,历史上曾有“文武世家”之誉。至明朝,蒲塘村发展到鼎盛时期,号称“千烟之厦”。至今在村里,除了造型精美的60多幢明清古建筑外,还随处可见珍贵的千年古树,无一处不折射出村落的古老与繁茂。

金溪-东源

现存各类明清传统建筑74栋,其聚落形态清晰完整,是一个明清建筑群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名村。 古村是人们尊为“宗圣”的曾子(曾参)的一支嫡传后裔。

古村座北朝南,沿着巷道,依地势从高向低。南边一条小公路从东门仙师殿到村西新牌坊,长约米,宽4米,与之相平衡的是村内南边主石街,为村内主要干线。街边有一排水溪沟,砌成一节节船形,一头大一头小,艘艘相接成蜿蜒之溪。东源曾家村建筑类型多样,庙宇、桥梁、官厅、宗祠、宅第、门楼、民宅齐全,时间跨度大,数量多,保存完好,在江西地区少见。

黎川-钟贤古村(今中田村)

位于黎川县西部,宋朝开始建村,距今已有多年。经过岁月的洗涤,曾经辉煌过的古村即将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但当你走进古村,走过一排排老屋,一条条老巷,透过断瓦残垣,依然能感受到古村昔日的繁华。

南城-尧坊村

古建筑主要有船形屋大夫第。这一清代中晚期建筑坐西朝东,由两栋大夫第组成,共有大小天井20多个,百余间房间,乡人称为“一百零八间屋”。院内有一处红石旗杆石,上阴刻“光绪甲午科、举人宁文琳”。两栋大夫第门额均有人物故事、花草石雕,造型生动,雕刻精美。整个建筑形状独特,从屋后西山东瞰,只见古宅如船形迎水向南行驶,实为罕见。

南丰-洽湾镇船形古村

距南丰县城十公里,位于沧浪河畔,像一艘巨轮。0.5公里的村子,呈橢圆形,两头尖,如巨型船舱,沿河米长,5米宽的马口街,犹如船甲板;村内有许多明、清时代古建筑供观赏。

南丰-—古竹

坐落在南丰县白舍镇,公元年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第七代子孙为避战乱,从福建三明市迁徙至此。村内,古建筑数量众多、类型齐全、规模宏大,有许多文物古迹和革命遗址。现有百年古寨、近千米的古城墙以及几十栋旧第,大多为明清两代所建。

南丰-石邮

一个以傩舞而蜚声中外的村子,石邮傩舞以古朴原始、粗犷豪放,更具原生形态而被专家誉为“汉族最后一个部落”。这里有古迹、有古宅,还有比的地方看不到的傩文化。

乐安-水南

河口商埠水南村,也就在流坑和水南两村之间崛起了一个自然奇观:十里河岸,万棵香樟,其中棵为树龄达至年的古樟,在河道的拐弯处形成了四个绿洲:水南洲、杨柳洲、佛楼洲和白马洲。登高望远,古树、古村、古河、田园相依相融,浑然天成,呈现一幅令人心醉的江南乡村油画。林业专家惊叹:如此集中的古樟群连成一体,实属罕见。前不久,乐安古樟群被评为“百姓喜爱的江西百景”之一。

乐安-流坑

因其悠久的历史与严谨的宗族传承、完整的建筑群落被称为“千古第一村”。更有人称之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最后标本”。间古宅,略显衰败而依稀可见往日盛极华丽,住在里面你会完全忘记现在身处二十一世纪。村子在建造初期设计时,整体布局是仿唐宋时期的城邑的里坊规制,直至今日保存完好,国内绝无仅有。

宜黄-棠阴

宜水河畔,始建于北宋天圣九年,唐末五代时,四川节度使吴氏宣南迁的后裔吴竦定居此地,遍植甘棠树,茂然成阴,故得名棠阴,镇中桥头,镇尾桥塔,相映成趣,古宅鳞次栉比。镇内古街、古巷、古祠、古庙、古塔、古桥、古牌坊等共计多处,是宜黄县境内明清古建筑群保存最完好的千年古镇。

东乡-厚畲村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是是北宋丞相、大诗人王安石吟诵故乡的美妙诗句。东乡县黎圩镇正是王安石的故乡,厚畲村里居住的户人家都是王安石之弟宋魏国公王安礼的后裔。村里现有的46栋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业桂山房是旧时的书院,还有保存完好的六座绣花楼,或大或小,其中一座绣花楼的粉墙上还留有一幅古代水墨画,

东乡-万石塘

有千年的历史,元、明时代鼎盛期,是当时临川以东一带的棉布集散地,曾盛极一时。清初,市集衰落,更名万石塘。现在,街巷肌理清晰,村中一条主街贯通南北,建筑分布在主街两侧,但保存较好的小巷和主要建筑集中在主街西侧。村中至今保存天井院落约20栋。

东乡-浯溪村

一个拥有年历史的古村,全村明清古建筑群占地平方米,由明清时期的官吏府、儒林第、商贾住宅、贞节牌坊、状元路、宗祠、牌楼、民居及巷道等古建筑组成。最让人称道的是,进入古村,有一条宽0.9米、全长米的小道全由麻条石板铺就,贯通全村,这便是极具文物价值的“状元路”。当年这条道只供状元行走,其他官员、庶民都只能顺着路的两侧经过,这样的建筑遗存在江南古建筑中极为罕见。

广昌-驿前

抚河流域通往粤闽之要冲,古时在这里设有官兵、商贸往返驿站。明清时期这里商贸鼎盛,现在还留下40多处单栋古建筑。目前保存较好的还有0多间房共4万多平方米。每一处青石黑瓦的古建筑,壁上砖雕、梁上木雕,都随处可见莲花雕刻,因此又被称为“莲花古镇”。“船形”古屋临抚河源头而建,为明代建筑,建筑依船头、中舱、船尾建造并连接起来,犹如停泊的官船。传说为当时回乡省亲官员别墅。

宜春:

宜丰-天宝古村落

范围为天宝乡辛会村、辛联村部分范围,规划合称天宝古村,面积约2.5平方公里,古村内历史遗存为明清建筑,最早建造年代可追溯到明代,现完好程度90%,建筑规模达80万平方米。天宝古村现有民居余幢,明清古建筑幢,其余为解放初期仿古民居,房屋坐北向南,分排林立,规划完整合理。明清建筑分宗祠、亭阁、画锦堂、观音堂、官厅、民居、石碑坊、宝塔、庵观寺庙等十大类。

樟树-塔前彭家村

彭氏先祖商大夫篯铿封国于彭城,因而后代子孙均为彭姓,历经夏、周八百载,支分裔流人才出。古民居布局以彭氏宗祠为中心,前为扇形池塘。古民居依山而建,层叠而上,呈扇形向两翼辐射。目前,全村现存祠堂与古民居代30余栋。在古村落内,目前仍保留着清代中晚期由青石板与青砖铺砌的七条古巷道

丰城-厚板塘

位于丰城市东北部筱塘乡,始建于明代宣德年间,厚板塘“大夫第”建筑组群结构复杂,规模宏大,大小三十六天井,巷道平整,山墙坚固,木雕精美绝伦,花鸟虫鱼,宫殿舟车及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中国木雕技艺的集大成者。

吉安:

青原-渼陂

村中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古代和近现代文化印迹,是庐陵文化第一村。古村布局错落有致,八卦巷道,卵石铺路,排水设施完备。村边28口水塘如珍珠项链般串连环绕,小桥流水,息息相通。村边有一株古樟,参天立地,被雷劈成两半后,落地生根,根又长出新枝,堪称天下一奇。古村现有民居栋,明清建筑栋,古祠堂近20座,古书院4座,古庙宇1座,古楼阁1座,古牌坊4座。梁氏宗祠永慕堂占地一千多平方米,翘角飞檐,镂花斗拱,红石檐柱,石柱四面皆镂刻着嵌有“永慕”二字的20余副长联,可以看作楹联、书法、石刻、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博物馆。

青原-陂下

古村掩映在浓浓的古樟之中,桥头的东端有一棵奇特的合欢樟,给古村增添了一份神秘感,自唐代始建村,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村内保存完好的古祠堂有36座,牌坊4座,古井18口,尤以十八桌井和南明井最具特色。村内有年的百米古街始建于清朝道光甲午年间,古街有布匹染坊、醩坊、药铺、粮食杂货等一应俱全。

吉安-钓源

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后裔聚居的古村落,由渭溪和庄山两个自然村组成。呈现东西走向,有如道家太极图“S”形中分线的长安岭,为钓源村南向的自然屏障。而太极图中分线的“太阳”中心区“少阴”位及“太阴”处,则分别将渭溪和庄山纳置其中。

吉安-圳头

依山傍溪聚居,明代建筑36栋,清朝建筑多栋,其中26栋赣中建筑风格的水磨砖民居,龙脊骨围着的村西有五角形民居2栋,圆角形民居1栋。保存的红米石石雕有多幅,木雕0多幅,泥塑造型多副。村内古祠堂多,明清年间的古祠有32栋半(其中的“超然楼”算半栋),现存19栋,均保存完好,其间的石柱、木柱、抬梁、楹间梁坊、雀替、藻井、匾额、风火墙,所有祠堂均具赣中“天井式祠堂”特色。村中有古塔三座,惜字亭三座,见证了历史文化名村历史的悠久和崇尚文化之风。

吉水-燕坊村

始建于南宋中期,明清建筑,田园风光,爬满砖墙的藤蔓,遍地生长的野草,水塘里的浮萍,燕坊村的原始展露无遗。樟树林从村头延伸到村尾,王氏宗祠是燕坊最大的祠堂,为三进三开间,古村保存完好的古牌坊有水木清华、字水潆洄、建阳世家、双峰第等十九座牌坊,牌坊活鱼院落相连,或自成一体,都有精美浮雕。

吉水-湴塘村

是南宋大诗人杨万里的故乡。湴塘至今古风尤存,一座南溪桥,为宋时进出湴塘的必经之地,村西莲花形山,有杨万里墓葬.村里珍存了一套木刻版杨万里诗文全集。数十幢青砖黑瓦的古建筑,是湴塘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化传统的写照。

安福-塘边

村内的古民居群,展现了明清建筑风格,池塘星罗棋布,古村绿意盎然,一派江南水乡风光。“八栋屋”是老大刘致美所建,占地面积平方米。砖木结构,硬山顶,巷道由青石板铺就,房屋正面有两个大门,室内装饰兽禽花卉、戏剧人物故事,或雕刻或彩绘,内容丰富,工艺精美。“大夫第”是弟弟刘继美所建,占地面积约平方米,正房门楣横镌“大夫第”三个楷体大字,其上嵌戏剧人物故事石雕,屋内有三个藻井,柱础、雀替、隔扇、窗棂皆以鎏金木雕装饰。

泰和-蜀口村

由蜀口、大江、大洲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欧阳氏自南宋初年从万安县常溪迁来,至今多年,这里一直文风鼎盛,从明永乐甲申年至清乾隆辛巳年多年间,有21人名列进士榜,创造了“父子进士、朝天八龙、鸣阳三凤、兄弟尚书、三世宪台”的人文盛况。蜀口在明朝时期就被誉为江南的“小南京”,村内的古祠、古墓、古碑、古匾、古民居及名木古树至今保护完好。全村有明清时期建成的大小祠堂九座,其中欧阳氏宗祠“崇德堂”规模宏伟壮观,它创建于明永乐九年,是一座具有明代建筑特色的古祠。

吉安-卢家洲

玉祠、斜塔、罗汉松“三宝”而远近闻名。现有民居栋,其中明清建筑63栋,分为祠堂5座,书院4座,庙宇4座,古民居50栋。这些建筑均为江南硬山式建筑风格,防火墙高耸,马头墙起翘。村中尚有锣井、鼓井两口古井。井口均为抹角四边形,大青石板竖砌而成。

吉安-毛家村

毛家村位于纯化河(又名富水)中段,上承文状元文天祥乡梓故里之灵气,下接“在河之州”白鹭州书院之文采,潺潺北上的纯化河在毛家地段漩了一个弯,将一股“文风”深情地送进了这座由“古樟、垂柳、小桥”妆点得十分优美的江南古村。毛家古村有大面积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毛氏宗祠重建于年,是一座中西合璧、古今结合的典型建筑。整个格局是按赣中传统建筑风格部局,“两井三进”,青砖、灰瓦、马头墙,红米石立角,青石门框、横担。而廊前的四根水磨石屋柱,瓷板贴花、狮象雕刻、文竹型下水道则表现出鲜明的西方文化特色。毛氏宗祠是目前我省境内发现的最早用水泥建造的祠堂。

井冈山-菖蒲村

始建于明朝末期,迄今余年历史,建筑以庐陵风格马头墙建筑为主,屋顶为坡屋顶,外墙为清砖清水墙,瓦为小青瓦或者灰瓦。保留有明清的民居、祠堂、香樟、古柏等,处处显示出浓郁的文化内涵。

永丰-金溪

是永丰开基最早的古村之一,比较完整地保存了二十多栋明清古建筑,每栋古宅前,都建有一块大门坊,上面有楹联、雕塑、绘画等艺术品。其中有一座占地三千多平方米的古宅,大小厅堂十七个,每个厅堂都有一座天井。整座古宅拥有四十座垛子,且座座垛子雕刻精美。村里先后有五座书院,宋代的松阴书院、溪南书院,明代的筠阴书院,清代的求仁书院、枕江书院。

遂川-石坑

石坑村坐落在遂川县新江乡北部,在9年被评为首批“全国生态文化村”,为江西省首批唯一被评为该称号的村落。石坑村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高达93.6%,村内拥有千年古楠木群3处,石坑杉树如海,楠木擎天,村民视楠木为风水之地

峡江-湖洲

保留着众多明清时期建筑,现存的还有“习氏大祠堂”、“大戏台”、“天府庙”、“长乐庵”,牌楼牌坊各两座,改建后的有“居安堂”,残存的有“华英书院”等,形成一方古代建筑群。

赣州:

赣州-白鹭村

位于江西赣州市赣县白鹭乡,虽历经多年的风吹雨打,古村现存雕饰精美的69座门楼和近6万平米的明清古建。古建筑中尤以三元宫、十字街、王太夫人祠、恢烈公祠、钟氏宗祠、洪宇堂最为出名。这里是客家先民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人最大的一个聚居地。被誉为中国十大古村之一。

赣县-夏府村

这里是民族英雄戚继光的祖籍地,还有近代革命先躯孙中山、大教育家蔡元培等人的题联石刻和历代传颂的名人佳话。据史料记载,古代交通以水路为主,而船从赣江自北向南逆流而上,行至近夏府便是“十八险滩”的最险段——此段江水湍急,暗礁林立,令人望而生畏,赣江之险尽在这十八滩。故而文天祥在《过零丁洋》里有“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句千古长叹。夏府村就位于天柱滩到黄泉滩这最险的一段,而“惶恐滩”是其下游的最后一个锁口。礁多水急,只好在夏府村头,人下船,货改陆运,船被拉纤过险滩后再装货上人前行。夏府于是便成了货物集散地,交通要冲,过往商贾、官宦如云。夏府现在还保留完整的老建筑诸多,如:戚氏宗祠、谢氏宗祠、太尉庙、文昌庙、夏府中学旧址等。戚氏宗祠前有一三树合一的景象,是由一株小叶桉为主,寄生了大叶桉和榕树。

南康-唐江镇

古人相传头唐江、二营前、三古陂、四门岭,说的是赣南几大名镇,唐江居首。镇上雄踞着一座穿越千年历史的古村——卢屋村。这里,自古人文鼎盛,人才荟萃,至今遗迹颇多。光滑的鹅卵石街、高高耸立的封火砖墙、花树蓬勃的庭院、雕梁画栋的祠堂,构筑起一道古朴而亮丽的风景。徜徉在这里的每一条古道,你的心灵会感觉到每块青石、每道砖墙载着历史的积淀;瞻仰每一块石碑、每一块牌匾,你都会感到历史的深邃、厚重。

龙南-关西新围

代表了赣南“国”字型围屋的最高水准,建造于清嘉庆年间,已有多年的历史。始建于清嘉庆三年,竣工于道光七年,历时29年。因规模宏大、保存完整,是迄今国内外发现保存最为完好、赣南现存多座客家围屋中面积规模最大的一座结构功能最为齐全的一处围屋。

龙南-渔仔潭

历史悠久的原生态古村落,现代文明社会里的世外桃源,整个村子背靠大山,傍水而建,中间一条灌溉水渠穿村而过。进村的唯一的桥梁,横跨濂江河,桥下有深达十多米的水潭,每到春季桃花盛开之时,便有数以万计的鱼虾在这里嬉戏,当地百姓因而起名为渔仔潭。依托优美的原生态环境和客家人热情好客的饮酒文化,渔仔潭围绕赏酒、品酒、藏酒三大主题,建成了酒文化展览、酒类品尝、传统酿造工艺演示、游客服务、艺术创作五个功能区,鱼仔潭已经成为“客家酒堡”。

龙南-杨村乌石围

最著名的当属乌石围,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是目前所知国内最早的围屋。乌石围里房屋层层叠垒,回环相连,砖木结构的围楼里建有三厅四院98间房。在乌石围后半圆左侧设置有一口水井,供围内生活之用。三百多年来,清澈凉爽的井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围屋里的客家子孙,人们至今仍然是饮用这口古井里的水。

定南-车步村方屋排

历史久远的虎形围,这座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虎形围外呈方形,前宽40米,纵深33米,背靠虎形龙脉青山,建筑造型为昂首坐视的虎形,大门塑造成虎头形状,并因此而得名。

全南-雅溪围屋

它是赣南客家围屋的佼佼者,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约在公元年),现存有石围和土围两种,总占地面积为平方米。

寻乌-周田

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引用了寻乌客家的俗语:“项山的糯,三标的货,周田的屋,长畲的谷。”周田村从此为世人所熟知,它位于东江源头上游,一村通三省,广东的平远县差干镇烽岭牌村、福建的武平县东留乡龙溪村与周田一山之隔,一条穿村而过的古驿道将三省三村一脉相连,这条驿路,是一条客家人的“盐米之路”。“周田十八座大屋”至今仍完整保存的有十五座,雕龙画栋、飞檐翘角、封火砖墙,门楣、题刻、功名柱、风水塘、浮雕、木雕、硅雕、石雕工艺精湛,栩栩如生,体现了客家先民精巧的技能和超凡的智慧。

宁都-东龙村

坐落在宁都、石城交界的一片海拔米左右的山间盆地上。历史上的东龙富甲一方,以“千年古村,半千古塔、百座祠堂、百口池塘、百间大屋”而名动江西。有的专家冠之为“中国江南第一宗祠村”。东龙建村于唐代,原名东屯,全盛时期,有大大小小上百座祠堂,但是风雨剥蚀,目前只有48处,其中有相当一部份保存完好。

瑞金-密溪村

这是个有多年历史的村庄,古代是宁都与瑞金两县、赣闽两省的重要通衢。村内外大小路面全是块石或卵石铺就,河溪处必建石桥。村中古祠豪宅甚多,檐牙高啄;书院戏台,古香古色;院门灰塑彩画,精美讲究;室内神龛祭器,造型别致;屏风窗棂,精雕细刻。村中央的五座大祠堂一字排列,占地平方米,重修于康熙37年。屋宇多为坐北朝南,面对南边的水口,据说这是先人“依山造屋,傍水结村”而成,有“背山面水,负阴抱阳”之势。四座古“风水塔”依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建在远处山顶上,犹如四道屏障,紧护着密溪村。

于都-澄江村

村内有明、清时期的客家祠堂24座,曾经的古亭、古桥、古庙、古井等古迹分布在村子各个角落。有史料记载,自堪舆祖师杨筠松弟子刘江东为其女婿谭文谟卜居澄江,自开基建村以来,距今大约0年。离村庄多米的东南方,还有一个建于宋代、占地约0平方米的古老的澄江圩。

石城-大畲村

大畲村因“人丁兴旺、衣食无忧”的朴素愿景而命名,石条牌匾、石磨盘、跑马场、古戏台、古井在这里都显得那么亲切自然。穿过村口百亩花田,气势浑宏的南庐屋展现在眼前。它是一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天井式”客家古民居,它没用钢筋水泥,没用螺丝铁钉,但是却间间相通,廊廊相连,回环曲折,雕刻精美,经历了近三百年的风雨仍巍然屹立。屋前挖有一口半月形水塘,水面宽阔,水平如镜,大屋、屋后的山峦、石笋倒映其中,

上犹-双溪

这里仍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建筑群,古老的住宅青砖砌墙,画栋雕檐,尤为壮观;卵石铺路,曲径通幽,甚是典雅。这个村子曾是方圆5公里最繁华的地方,村中那条鹅卵石路和古银杏树一起见证着村里的繁华

兴国-三僚村

是中国风水地理文化第一村,位于兴国县梅窖镇。状如太极图形,两座寺庙、七口池塘各具代表意义,一代风水师杨筠松曾隐居于此,传道授业。三僚村现在仍保留了不少古代风水建筑作品,如章罡土、七星池、龟蛇会、石拱桥、虎形祠、狗形祠、蛇形猫眼祠、靠壁天井侧面祠、石仙宫等以及大量宋、元、明、清古墓如人形山、海螺形古墓群、卧虎形墓、猛虎跳墙形墓、寅时葬而卯时发、凤形墓等典型的明清墓葬风格。

景德镇:

昌江-丽阳古镇

位于昌江区丽阳镇丽阳村,由元代龙窑、明代葫芦窑组成。5年经故宫博物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市考古研究所等组成联合的考古队进行考古,出土了一批青瓷器,有青花瓷器、仿龙泉釉瓷器、仿哥窑瓷器和紫金釉瓷器,器型丰富,烧造年代为元代至明代。该窑址的发掘被评为5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

浮梁-瑶里

瑶里,群山环抱,原始森林郁郁幽深,小桥流水,禽鸟啼鸣,飞瀑流泉,村镇大量清代名居,商店,街道,路面,保存完好,古色古香,古风醉人。瑶里历史上是景德镇制瓷原料的产地之一,又是皖,浙,赣边境大米,木柴,茶叶,茶油的集散地,还是景德镇通往浙江,安徽的古道。

浮梁-东埠

瑶里知道的人就不多,何况东埠。东埠古街是浮梁四大古街之一,由古街、古桥、古码头等组成,是明清之际装运高岭土之地,因运输繁忙而成街。街道两旁林立的店铺和青石板上独轮车辗出的凹痕,是古代东埠码头装运高岭土繁忙景象的真实记录。

浮梁-沧溪

是宋代以来赣皖交界具有代表性的村落之一,在村中,随处可见数量颇多的古民居、古建筑、古街道。南宋时期,朱氏十三世祖朱宏与婺源朱熹交往密切,于是将一系列徽派建筑构造引入,从此形成了仿徽派又具浮梁特点的建筑风格。明末清初,村内6家茶号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一大批富商,更是留下许多装饰华丽的精美建筑。

浮梁-严台

紧邻安徽祁门渚口乡和闪里镇,起源于东汉光武年间,到现在有l多年的历史。严台原有多年前的古老戏台,戏台前全是青石板和石柱彻成,从大年初一到元宵,既有龙灯又有板灯,村内有徽派古建的民宅多幢。

民国四年(年),江村乡严台村江资甫“天祥”茶号经营的“浮红”茶,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乐平-涌山

千年古村,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明清及民国初年赣东北山区的历史原貌,现有明清古民居建筑38幢。这些古祠堂、民宅、私塾均为砖石木结构,多为穿斗式结构,幢幢粉墙黛瓦,飞檐翘角。涌山历史文化悠久,不仅有旧石器文化遗址仙岩洞,还有当地独有的饶派建筑群,自古以来,涌山都是乐平的北大门,东连婺源,北接浮梁,曾经是历史上资源交换的中转站。涌山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有着多年的文化积淀。

乐平-古街

乐平市区老北街,全长余米,宽4米,原为长方形花岗石地面,沿街两面店铺、民居、祠堂、庙宇、古井、水池、巷道、茶肆、作坊等建筑鳞次栉比,约70%以上是明清或民国时期的古建筑。老北街始建于南朝,鼎盛于明清和民国时期。

在老北街区域中,尚有清代江氏典当行建筑群、周家、彭家大祠堂、荷园、国民党鄱湖警备司令部驻地、薛家塘、啸月移、三都试馆、老营盘、翥山书院,以及花园巷3号汪大纲、汪大绶旧居,富贵巷13号明初县丞彭氏府宅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迹)。

乐平-官庄

官庄源自北宋中期,吴氏从安徽歙县迁入,现有户,余人。村中现有明清古建不仅数量多,保存完整集中是其最大特点。光阴荏苒,红尘交叠。岁月的沧桑,在不知不觉中当年的官庄已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蜕变成横路、上老、鸟树三个村落。

乐平-流芳村

是乐平最大的一个自然村,也是华东最大的自然村之一。村落巷道纵横20余条,其中纵向巷道有7条通向码头。现存古祠堂、民居、码头、店铺、作坊、碑亭、戏台等遗存计百余处,其中文继公祠堂、文宗公祠堂、号祠堂、号老宅保存较好。

萍乡:

芦溪-东阳

东阳的樟树远近有名,据林业部门考证:全村有千年以上古樟树7棵,百年以上的有30余棵,百年以下樟树星罗棋布。更为奇特的是还有一棵千年檀树。

莲花-湖塘

湖塘古村在莲花县东北的路口镇,共有各种明清古民居50余栋,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保留了古建筑的原始风貌和浓郁的乡村风情,齐人高的墙脚以水磨青砖砌成人字形、四角立以石条,墙脚以上,青砖砌成一字形。据说,整个江西也找不到比湖塘渭川公祠更壮美气派的古祠。渭川祠门楼繁文褥饰,镶嵌着数十块精美绝伦的石雕,堪称极致。丹凤朝阳、双龙戏珠、平沙落雁、洞庭秋月,还有麒麟、云龙纹等。最奇的是,居然凤在龙上。

新余:

新余-黃坑

古村起于唐朝的黃坑盛于清朝,原有古屋余栋,后因年代久远失修或拆废,现存50栋,占地60余亩,共余间。俯瞰古村,其地形从北向南呈由高向低倾斜,青墻灰瓦的古屋一栋栋紧连一起,有序排列,呈“豐”字形,這也表明古村祖先预祝家族人丁旺盛,发达兴旺的心愿。

鹰潭:

鹰潭-上清古镇

上清古镇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但是现在淹没在龙虎山风景区的盛名之下。其实,如果没有上清镇,没有上清这块土地孕育出来的道教文化,龙虎山要成为中国道教第一山、中国道教的发祥地恐怕是不可能的。长约2公里的上清古街上有长庆坊、留候家庙、天师府、留候第、天源德药栈、天主教堂等景点。沿河栉比鳞次的吊脚楼和船埠头更让小镇显现出江南水乡的风格。镇东面有上清宫、东岳宫,东北面有南宋四大书院之一的象山书院,泸溪河对岸有明朝宰相夏言的故里——桂洲村。

贵溪-曾家

曾家古建筑群依山傍水,设计别致,用料考究,始建于清雍正年间,整个建筑布局呈“品”字形,分为公祠、鱼塘花园、经学书院、住宅四大部分,占地面积达6.4万平方米,年有84户人。

后记:

在编辑整理这一组文字的时候,一直在盘点,哪些已经留下足迹,哪些让内心蠢蠢欲动,世界很大,可是江西我都没有走完,真是遗憾。

下载“蜻蜓FM”客户端

搜索收藏“南昌大眼睛电台”

随时随地收听大眼睛电台

错过节目怎么办?

蜻蜓FM“回听”功能

查找具体播放日期和播放时段

就可以找到你错过的节目啦

赶紧下载吧!

版权声明

本内容均为“美食零零恰(ID:eating)”所原创,未经允许请勿随意转载发布(如需转载,请工作日致电-)

往期文章回顾,点标题即可查看

探店汇总

大眼睛试吃团美食大全

(南昌及周边龙虾推荐)

《吃香喝辣》之美食零零恰探的那些面食】

食色计

想咨询找吃的,打不进电话,怎么破?

使用快捷方便,全方位为你搜索美食

想给大家推荐美食,打不进电话,怎么破?

移步发帖推荐,或在本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goujif.com/gjtp/115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狗脊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