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现代女性看到西方女性在孩子出生后就外出或开始工作,因此不少女性向其学习也不坐月子了。那么充分享受了现代生活的女性是否还需要坐月子?中医吴南京的观点可能对您会有些许帮助。如何坐月子
产妇分娩时因过度用力(顺产)而耗损元气,随着宝宝出生时产道损伤出血过多,又有气血亏虚、百节空虚,需要一段时间的调补,因此产后必须坐月子才能恢复健康。如果月子养得好,很多原来的痼疾都会治好(生孩子看似大伤元气,但对很多疾病来说,也是一个祛除病邪的方法),如果月子养不好,也会留下一身疾病。
自古以来就很重视产后坐月子的问题,总结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因为时代的不同,人们生活条件的变化等因素,古人的一些经验并不适合现代人。
坐月子:大多是指产后1个月的时间,要在室内进行身体的康复调养,所以古人称为月内,这1个月内有避风禁水等诸多的生活禁忌,以便使身体得到较好的康复。等到身体较好地康复了,才能走出屋外。康复调养1个月后,产妇可以走出屋外稍事活动,但因为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所以还得避免很多不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
笔者将产后的身体康复调养总结为“三个三”。
第一个三,是产后三天不能下床,得躺在床上静养。孕妇分娩,不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对人的气血损耗都极大。此时最好的做法就是卧床静养,恢复元气。所以产后三天,是身体康复的黄金三天,这三天里,要使恶露败血尽可能排掉,使消化系统的功能及时恢复、控制感染等。
第二个三,是产后三十天不能出屋。虽说经过前三天的卧床静养,身体的功能得到些恢复,但身体的元气还是很虚弱,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里有利于身体康复,所以最好待在屋里,但也不是说一动不动,而是要随着身体的康复,适当活动身体。
产后三天,身体元气开始康复,可以有上厕所之类的活动(因为元气还很虚,此时产妇还不能过多活动);十来天后,元气得到较大的补养,“机体恢复较好,可以起来在屋里不时走动。过了二十来天,可以做做广播体操等。活动身体虽会消耗能量,但对全身性的气血通畅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元气要流通于全身,促进新陈代谢,对机体的康复很有益处。所以坐月子切勿卧床不动,过于卧床,气血不流通,反不利健康。
第三个三,是在产后三个月内不能有性生活。因为孕妇在分娩时生殖器官会有损伤,只有等到生殖器官完全康复后才能有性生活。笔者认为,女性的身体恢复,一个卵子发育成熟周期(82天,差不多三个月经周期)还是有必要的。“通过三个月经周期的调养,产妇的身体,不论是产道的损伤,还是内分泌,都得到正常化,这对长远的健康来说,很有意义。
以上三个时期还有一些注意事项。
产后三天,这是关系到产妇身体健康的三天,笔者称为黄金三天,这三天有必要绝对卧床静养;尽可能不要打扰产妇,这是对产妇的“隔离保护”措施,提供一个不受干扰、可以完全卧床静养的环境。
另外要尽早促进脾胃的功能,医院里对产妇(特别是剖宫产)的卧床静养要求很到位,但总是躺着不动,对产妇的身体康复亦不见得是好事。
中医的穴位刺激,最好在产后半小时就进行(产妇的病床推出产房,再到病房,时间也要十几分钟,等到产妇回到住院的房间,安静躺下后,差不多也就有半小时了),笔者一般独取一个足三里穴进行按揉。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四横指,但笔者取足三里,一般不机械的以三寸定位,而是在这个部位反复按揉,找出最明显的刺激反应点作为定穴),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足三里是应用很普遍的一个强壮穴位,有燥化脾湿、生发胃气的作用。《灵枢经》有曰:“肠中不便,取三里。”
对于便秘的治疗,临床上除了足三里外,大多还会选天枢等穴位,但产后大便不通,笔者多不选天枢,因为天枢在腹部,过于刺激对身体的恢复反而不利,故而常取四肢肘、膝关节以外的穴位,一者取穴方便,二者损伤也小。比如产后见有呕逆,可用足三里配合内关;如因为输液带来的痰湿,可用足三里配合丰隆、三阴交;见有炎症(湿热毒),可用足三里配合阳陵泉、行间,以理脾化浊、清利湿热。
产后通过刺激足三里和口服运脾补气、宽中理气的中药针药结合,多在产育当天就可以通腑,以利于进食。对于产后元气大亏之人,越早进食,对身体的康复越有利。
产后三天之内(住院期间),如果腑气已通,可以进食后,食物的温度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凉。因为元气大亏之人,身体不耐寒热,稍有不慎都会伤人。
所以这三天之内,产妇要戴帽子,使头部保温(帽子不要太厚,但要大点,把整个头和前额都能包住。因为头为诸阳之会,此时头部受凉,不仅日后会留下头痛的毛病,还不利恶露的外排。很多妇人在月经期洗头,月经就不再来;就是因为洗头后头部着凉,影响了气血的运行)。
另外,一定要防冷风;切不能被冷风吹到。冷风会直接从鼻孔吸到肺里,会形成外感病,元气大亏之时受外寒,不仅影响恶露外排(血遇寒则凝,受寒后血脉凝滞不通),还会引发肺炎等危症。所以避风、戴帽子是很有必要的。
三天过后,在医院里再住院数天,产妇的身体气血得到些许康复而出院,但身体还是很虚弱,回到家里还是要戴帽子保暖,不能被冷风吹到。因为产后气血虚弱、筋骨松弛,百节空虚,风寒湿邪易乘虚而入并深入骨髓,引起感冒、风湿、关节酸痛、腹泻等,日后很是难治。冬天因为天气严寒,大家都知道保暖;夏季炎热的气候最难熬,空调冷风、电风扇等应用较多,产妇用时不应直对电扇或空调,使室内空气流通,人感觉有些凉意即可。
回到家里,不要有太多的亲朋好友来看望。因为来的人多了,产妇不得不劳神多说话。多言伤气,产妇气虚不足,再加多说话,气会更虚。所以产妇回家后,应有一个相对安静舒服的环境,以利于身体的康复。话说多了,肺气一伤,就不能摄血,这都是得不偿失的事。对于月子里喝水的问题,有人提出月子里不能喝水,觉得喝水后会引起水肿、关节痛等疾病,要喝米酒(甜酒酿)。而有人觉得产妇生产时丧失了大量体液,产后又容易流汗,身体水分大量流失后,如果严格限制水分的摄取,会使体液电解质不平衡,造成脱水的现象,所以坐月子时应多喝水,或吃水果等。其实这个问题没有一个定论,切不能机械针对,而要看实际情况。
人体对水湿的代谢(中医学称为气化或运化),主要靠肾气的温煦(肾主气化)。如果产妇本就是脾肾两虚,加上生孩子使脾肾更虚,对水湿的运化作用就会下降,水湿就会内阻。产后元气大亏,一下子输入过多的水分难以运化而见湿阻的情况很多,如果见湿阻之人再大量补进汤汤水水,反而加重身体的负担,形成产后水肿。所以应视产妇的具体情况来定。如果见舌淡胖,舌边有明显的齿痕,舌苔白厚腻,这是体内有水湿阻滞,如果不口渴就可以不喝水;如果舌红、苔少、易口渴,这是阴虚之表现,自然可以适当多喝水。
久视伤血,久视伤神,坐月子期间要鼓励产妇多休息,哪怕后半期,身体感觉不错,也应适当活动筋骨,而不能劳神久视。所以,坐月子时,一定要尽可能地让产妇的情绪处于一个相对宁静的环境。月子期间,饮食方面要清淡,营养全面。味淡能通,有利于通乳。并且清淡食物利于消化吸收,对身体的恢复有利。
清代名医李士材的《医宗必读》有一篇文章写了对富贵贫贱治病有区别,书中说:“大抵富贵之人多劳心,贫贱之人多劳力:富贵者膏梁自奉,贫贱者藜藿苟充;富贵者曲房广厦,贫践者陋巷茅茨;劳心则中虚而筋柔骨脆,劳力则中实而骨劲筋强;膏梁自奉者脏腑恒娇,藜藿苟充者脏腑恒固;曲房广厦者玄府疏而六淫易客,茅茨陋巷者腠理密而外邪难干。故富贵之疾,宜于补正;贫贱之疾,宜于攻邪。”
意思是说富贵的人吃得好,住得好,但劳心。吃得好则脾胃不足,使“脏腑恒娇”;住得好则人的腠理不固,毛孔疏泄,人易感受外邪(玄府疏而六淫易客);劳心多思则肝郁之气郁滞不通,后天化源不足,于是筋骨不健(中虚而筋柔骨脆)。
现在年轻人,所过的正是李士材所讲的“富贵”生活,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社会竞争压力也大,所以饮食上更不能大鱼大肉地吃,否则消化不了。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多胎产的问题,现在虽说少生少育,但是多次流产的问题也非常严重。流产必伤肾气,使气血两虚。腰属肾,肾虚则腰不利,加上月子里要哺乳,于是很多产妇都有腰膝酸痛的毛病。所以月子里的饮食一定要考虑到固肾壮骨。此时有必要用中药配合治疗,可采取药膳的形式。
笔者针对肾气亏虚,月子里见腰痛的情况,拟下方治疗,效果尚可。
生黄芪50g,党参30g,苍术20g,厚朴20g,狗脊50g,菟丝子50g,枸杞子30g,益母草20g,当归10g。另外再加生姜三五片,放到中药里一起煎。
如见大便不畅干结,加杏仁10g,火麻仁30g,枳壳15g;
如阳虚之人,要防外感,加巴戟天30g,肉桂5g,苏叶15g;
见阴血虚而有热,加黄芩30g,麦冬30g,五味子10g;
见水肿,加茯苓50g,泽泻20g,葫芦壳30g,桂枝15g;
因为平时多思,产后气血亏虚而见情绪抑郁,防止产后抑郁症发作的,加郁金15g,半夏20g,柴胡10g;
产后津血亏损,无力制约相火,见心烦失眠的,去黄芪,加桑叶30g,黄芩20g,麦冬30g;
见脾虚失运,胃口不开,加半夏15g,山楂15g,不能用麦芽消导,会引起回乳;
如有炎症,见恶露臭味,去枸杞子,加败酱草50g,红藤30g。
这个药方和产后三五天之内服用的药方不同,那个药方主要考虑到恶露的外排,所以调血药较重。这个药方则是针对脾肾两虚的身体调补,所以用药纯和,稍加些许调血药疏通气血而已。
(注:文中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有人认为产后十余天主要目标是排净恶露,不能补。笔者以为此言差矣。产后气血大虚之人,自然要补,只是要看怎么补,用什么药和补药配合使用。产后必有恶露,排恶露是一个祛邪过程,同时也会耗损气血,如果再不补,不是虚上加虚么?补气药、补阳药,用后会见人的精神兴奋起来,但补气药中的人参、黄芪、党参,只要用得当,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古时的人参多指的是党参,现代的人参常指的是东北产的红参(别直参)。党参的作用在于补气生津养血,《伤寒杂病论》中用党参,每每用于气阴两虚,如“人参加白虎汤”用于汗出过多的气阴两亏,产妇多见汗出,不用党参补养怎么行呢。另外黄芪补气升清,固表排毒。产后多见瘀毒要排,体虚而表不固则易外感,黄芪自是常用品。至于现在东北产的人参,因为炮制方法的不同,效果也不同。
晒干的人参称为生晒参,药性不寒不热,很纯和,是产后调补的良品;别直参,则是熟人参,性温,味甘中有苦,质沉,所以还有些下行之性,吃了别直参可见出血增加,月子里不用为好,但如果产后见大汗不止,不用大剂别直参还是难以收摄元气,只是不能久用罢了。有时用一下,补气摄津还是很好的。
另外,在月子里,除非恶露不下,一般不选择药性偏强的红花、桃仁等活血化瘀药,以免出血太过,不利身体,而以益母草、当归这些药性缓和的为好。
对于药性较热的干姜、肉桂、附子等药,一般是明显的阳虚有寒,或见气阳两虚无力气化的水肿才用,平时调补身体,还是不用为好。清热解毒类或其他寒凉药,亦是见到有明显的炎症或内热才用。月子里用药,温凉偏性太过,反生他变,对宝宝的健康也不利,因为乳汁为气血所化,母亲血热则乳热,血寒则乳寒。
月子里还要不时观察恶露的情况。正常的恶露有血腥味,但不臭,如见臭味则说明内火重,有炎症,要及时治疗,饮食切不能选择温热之品。正常的恶露一般半个月会干净,并且排出物的颜色会转为白色。有些产妇,孩子都满月了,还见血性恶露不断,医院检查,以免变证。
对于月子里洗头的问题,这要看情况而定。笔者认为,在血性恶露没干净时还是别洗为好。头部受凉,不利于恶露外排。等到血性的恶露干净了,自然是可以洗的。
卫生问题一定要注意。除了洗头,还有口腔卫生、阴部卫生等,一样要重视。产后三五天内,用温水漱口就可,因为产后百节空虚,牙齿松动,此时刷牙对牙齿不利,但是产后1周,气血开始恢复,可用软毛的牙刷刷牙,只是刷牙时力量要小些,刷牙的水要用比体温稍高的温水,不能用冷水。
月子如果调养得好,有1个月的时间调养,产妇的身体功能多能得到好的康复,可以走出家门,呼吸下新鲜空气。视气温高低增减衣物,避免外感。不要碰冷水,月子结束后,元气未复,此时受寒,寒邪还是会伤人很深。
坐月子是产妇生完孩子后身体康复调养的一个时间段,对女人以后的身体健康意义重大。随着网络等信息沟通的普及,很多人盲目学习西方国家经验,不是很重视产后调养,这是需要反思的问题。当然,时代变化,中医也一样要随着变化,才能应付多变的疾病。坐月子也一样,前人的一些经验是局限于当时的时代背景,需要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有选择性地继承。
作者简介
吴南京(年4月-),男,浙江庆元人。15岁因父生病自学中医,治愈父亲的病后,而走上中医之路。先后曾问业浙江省脾胃病学会主任周亨德教授;浙江宋氏妇科37代传人宋世华教授;正式拜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博士生导师陶广正教授,成了陶教授的嫡传弟子。
曾就职于医院,参与创办该院中医科,医院中医学顾问,医院的一些疑难重症会诊、审方等工作。为普及百姓的养生知识,曾在金华电台“对农广播栏目”进行系列健康讲座;浙商杂志、金华晚报、金华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做过专题报导,对疑难重症治疗颇有心得。曾参与“免费午餐”慈善事业发起人邓飞的“大病医保”慈善事业,同时担任华夏中医论坛网中医学顾问。
本文摘自《医道存真(贰)--孕产育儿笔记》,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者:吴南京。转自“天医堂”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goujif.com/gjlf/7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