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19日星期日晴气温26-38℃
鹿茸
鹿茸,味甘,温。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角,主恶疮痈肿,逐邪恶气,留血在阴中。
《名医》曰:茸,四月五月解角时取阴干使时躁,角七月采。
图片来自百度
5年时候我们去青田拍植物,偶遇村民养殖梅花鹿
〔时珍曰〕鹿字篆文,象其头、角、身、足之形。按《乾宁记》云:鹿与游龙相戏,必生异角。则鹿得称龙,或以此欤?梵书谓之密利迦罗。
〔时珍曰〕鹿,处处山林中有之。马身羊尾,头侧而长,高脚而行速。牡者有角,夏至则解,大如小马,黄质白斑,俗称马鹿。牝者无角,小而无斑,毛杂黄白色,俗称麀[yōu母鹿]鹿,孕六月而生子。鹿性淫,一牡常交数牝,谓之聚麀。性喜食龟,能别良草。食则相呼,行则同旅,居则环角外向以防害,卧则口朝尾闾,以通督脉。殷仲堪云:鹿以白色为正。
鹿茸
〔别录曰〕四月、五月解角时取,阴干,使时燥。〔恭曰〕鹿茸,夏收之阴干,百不收一,且易臭,惟破之火干大好。〔斅曰〕凡使鹿茸,用黄精自然汁浸两日夜,漉出切焙捣用,免渴人也。又法:以鹿茸锯作片,每五两,用羊脂三两,拌天灵盖末涂之,慢火炙令内外黄脆,以鹿皮裹之,安室中一宿,则药魂归矣。乃慢火焙干,捣末用。〔日华曰〕只用酥炙炒研。〔宗奭曰〕茸上毛,先以酥薄涂匀,于烈焰中灼之,候毛尽微炙。不以酥,则火焰伤茸矣。〔时珍曰〕《澹寮》、《济生》诸方,有用酥炙、酒炙及酒蒸焙用者,当各随本方。
〔抱朴子曰〕南山多鹿,每一雄游,牝百数至,春羸瘦,入夏惟食菖蒲即肥。当角解之时,其茸甚痛。猎人得之,以索系住取茸,然后毙鹿,鹿之血未散也。
〔宗奭曰〕茸,最难得不破及不出却血者,盖其力尽在血中故也。此以如紫茄者为上,名茄子茸,取其难得耳。然此太嫩,血气未具,其实少力。坚者又太老,惟长四五寸,形如分歧马鞍,茸端如玛瑙红玉,破之肌如朽木者最善,人亦将麋角伪为之,不可不察。按沈存中《笔谈》云:《月令》冬至麋角解,夏至鹿角解。阴阳相反如此,今人以麋、鹿茸作一种者疏矣。或刺麋、鹿血以代茸,云茸亦血,此大误矣。麋茸利补阳,鹿茸利补阴,须佐以他药则有功。凡含血之物,肉差易长,筋次之,骨最难长。故人自胚胎成人,二十年骨髓方坚。惟麋、鹿角自生至坚,无两月之久,大者至二十余斤。计一日夜须生数两,凡骨之生,无速于此。虽草木易生,亦不及之。此骨之至强者,所以能补骨血,坚阳道,益精髓也。头者诸阳之会,上钟于茸角,岂可与凡血为比哉?
〔时珍曰〕按熊氏《礼记疏》云:鹿是山兽,属阳,情淫而游山,夏至得阴气解角,从阳退之象;麋是泽兽,属阴,情淫而游泽,冬至得阳气而解角,从阴退之象也。
甘,温,无毒。〔别录曰〕酸,微温。〔甄权曰〕苦、辛。麻勃为之使。〔诜曰〕鹿茸不可以鼻齅[xiù]之。中有小白虫,视之不见,入人鼻必为虫颡[sǎng额,脑门子],药不及也。
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本经》。
疗虚劳,洒洒如疟,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小便数利,泄精溺血,破瘀血在腹,散石淋痈肿,骨中热疽,养骨,安胎下气,杀鬼精物,久服耐老。不可近丈夫阴,令痿。《别录》。
补男子腰肾虚冷,脚膝无力,夜梦鬼交,精溢自出,女人崩中漏血,赤白带下,炙末,空心酒服方寸匕。《甄权》。
壮筋骨。《日华》。
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运虚痢。《时珍》。
〔时珍曰〕戴原礼《证治要诀》:治头眩运,甚则屋转眼黑,或如物飞,或见一为二,用茸珠丹(其方盖用鹿茸、鹿角胶、鹿角霜也)甚效。云茸生于头,类之相从也。
1.斑龙丸治诸虚。用鹿茸酥炙,或酒炙亦可、鹿角胶炒成珠、鹿角霜、阳起石煅红酒淬、肉苁蓉酒浸、酸枣仁、柏子仁、黄芪蜜炙各一两,当归、黑附子炮、地黄九蒸九焙各八钱,辰朱砂半钱,各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空心温酒下五十丸。《澹寮》。
2.鹿茸酒治阳事虚痿,小便频数,面色无光。用嫩鹿茸一两,去毛切片,山药末一两,绢袋裹,置酒坛中,七日开瓶,日饮三盏。将茸焙作丸服。《普济方》。
3.肾虚腰痛不能反侧。鹿茸炙、兔丝子各一两,舶茴香半两,为末,以羊肾二对,法酒煮烂,捣泥和,丸梧子大,阴干。每服三五十丸,温酒下,日三服。《本事方》。
4.精血耗涸面色黧黑,耳聋目昏,口渴腰痛,白浊,上燥下寒,不受峻补者。鹿茸酒蒸、当归酒浸各一两,焙为末,乌梅肉煮膏捣,丸梧子大。每米饮服五十丸。《济生方》。
5.腰膝疼痛伤败者。鹿茸涂酥炙紫为末,每酒服一钱。《续十全方》。
6.小便频数:鹿茸一对,酥炙为末。每服二钱,温酒下,日三服。《郑氏家传方》。
7.虚痢危困因血气衰弱者。鹿茸酥炙一两为末,入麝香五分,以灯心煮枣肉,和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下三五十丸。《济生方》。
8.饮酒成泄骨立不能食,但饮酒即泄。用嫩鹿茸酥炙、肉苁蓉煨一两,生麝香五分,为末,陈白米饭丸梧子大。每米饮下五十丸。名香茸丸。《普济方》。
9.室女白带因冲任虚寒者。鹿茸酒蒸焙二两,金毛狗脊、白敛各一两,为末,用艾煎醋,打糯米糊丸梧子大。每温酒下五十丸,日二。《济生》。
角
〔颂曰〕七月采角。以鹿年久者,其角更好。煮以为胶,入药弥佳。〔斅曰〕鹿角要黄色紧重尖好者。此鹿食灵草,所以异众鹿也。
〔诜曰〕凡用鹿角、麋角,并截段错屑,以蜜浸过,微火焙,令小变色,曝干,捣筛为末。或烧飞为丹,服之至炒。以角寸截,泥裹,于器中大火烧一日,如玉粉也。〔时珍曰〕按崔行功《纂要方》鹿角粉法:以鹿角寸截,炭火烧过,捣末,水和成团,以绢袋三五重盛之,再煅再和,如此五度,以牛乳和,再烧过研用。
咸,温,无毒。杜仲为之使。
恶疮痈肿,逐邪恶气,留血在阴中。除少腹血痛,腰脊痛,折伤恶血,益气。《别录》。
猫鬼中恶,心腹疼痛。《苏恭》。
水磨汁服,治脱精尿血,夜梦鬼交。醋磨汁,涂疮疡痈肿热毒。火炙热,熨小儿重舌、鹅口疮。《日华》。
蜜炙研末酒服,轻身强骨髓,补阳道绝伤。又治妇人梦与鬼交者,清酒服一撮,即出鬼精。烧灰,治女子胞中余血不尽欲死,以酒服方寸匕,日三,甚妙。《孟诜》。
〔时珍曰〕鹿角,生用则散热行血,消肿辟邪;熟用则益肾补虚,强精活血;炼霜熬膏,则专于滋补矣。
1.肾消尿数:鹿角一具,炙捣筛,温酒每服方寸匕,日二。《外台》。
2.骨虚劳极面肿垢黑,脊痛不能久立。血气衰惫,发落齿枯,甚则喜唾,用鹿角二两,牛膝酒浸焙一两半,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酒下。《济生》。
3.肾虚腰痛如锥刺不能动摇。鹿角屑三两,炒黄研末。空心温酒服方寸匕,日三。《肘后方》。
4.卒腰脊痛不能转侧。鹿角五寸烧赤,投二升酒中,浸一宿饮。《梅师》。
5.妇人腰痛:鹿角屑熬黄研,酒服方寸匕,日五六服。《杨氏产乳》。
6.妊娠腰痛:鹿角截五寸长,烧赤,投一升酒中,又烧又浸,如此数次,细研。空心酒服方寸匕。《产宝》。
7.产后腹痛血不尽者。鹿角烧研,豉汁服方寸匕,日二。《子母秘录》。
8.妇人白浊滑数虚冷者。鹿角屑炒黄为末,酒服二钱。《妇人良方》。
9.筋骨疼痛:鹿角烧存性,为末。酒服一钱,日二。
10.食后喜呕:鹿角烧末二两,人参一两,为末。姜汤服方寸匕,日三。《肘后方》。
11.小儿哕疾:鹿角粉、大豆末等分,相和乳调,涂乳上饮之。《古今录验》。
12.小儿疟疾:鹿角生研为末,先发时以乳调一字服。《千金》。
13.小儿滞下赤白者。用鹿角灰、发灰等分,水服三钱,日二。《千金方》。
14.小儿重舌:鹿角末涂舌下,日三。《姚和众方》。
15.小儿流涎脾热也。鹿角屑末,米饮服一字。《普济方》。
16.面上皯疱:鹿角尖磨浓汁,厚涂之,神效。
17.面上风疮:鹿角尖磨酒涂之。《圣惠》。
18.咽喉骨哽:鹿角为末,含之咽津。《斗门方》。
19.蹉跌损伤血瘀骨痛。鹿角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20.竹木入肉不出者。鹿角烧末,水和涂上,立出。久者不过一夕。《千金方》。
21.蠼螋尿疮:鹿角烧末,苦酒调敷。《外台》。
22.五色丹毒:鹿角烧末,猪脂和敷。《肘后方》。
23.发背初起:鹿角烧灰,醋和涂之,日五六易。《千金方》。
24.乳发初起不治杀人。鹿角磨浓汁涂之。并令人嗍去黄水,随手即散。《梅师方》。
25.吹奶掀痛:鹿角屑炒黄为末,酒服二钱。仍以梳梳之。唐氏《经验方》。
26.疖毒肿毒:鹿角尖磨浓汁涂之,甚妙。《濒湖方》。
27.痈疽有虫:鹿角烧末,苦酒和涂。磨汁亦可。
28.妖魅猫鬼病人不肯言鬼。以鹿角屑捣末,水服方寸匕,即言实也。《录验》。
叁薄荷071919:03
叁薄荷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goujif.com/gjjg/7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