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马贯众
本品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crassirhizomaNakai的干燥根茎和叶柄残基。植株高达1米。根状茎粗大,直立或斜升,叶簇生。叶柄、连同根状茎密生鳞片,鳞片膜质或厚膜质,淡褐色至栗棕色,具光泽。
二回羽状深裂,裂片紧密,短圆形,圆头,叶轴上被有黄褐色鳞片。
孢子囊群圆形,通常孢生于叶片背面上部1/3-1/2处,背生于小脉中下部,每裂片1-4对;囊群盖圆肾形或马蹄形,棕色,成熟时不完全覆盖孢子囊群。
主产于东北三省山区。本品呈长倒卵形,略弯曲,上端钝圆或截形,下端较尖,有的纵剖为两半,长7~20cm,直径4~8cm。表面黄棕色至黑褐色,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并有弯曲的须根。叶柄残基呈扁圆形,长3~5cm,直径0.5~1.0cm;表面有纵棱线,质硬而脆,断面棕色,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每个叶柄残基的外侧常有3条须根,鳞片条状披针形,全缘,常脱落。质坚硬,断面深绿色至棕色,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其外散有较多的叶迹维管束。气特异,味初淡而微涩,后渐苦、辛。按照谢宗万老师的说法,贯众属于典型的中药复杂品种,存在同名异物、同物异名、各种贯众混用代用的情况。因为本草著作对植物形态描述简单,所载药图相对抽象,而很多植物形态相似,而我国又幅员辽阔,山水阻隔,交流不便,于是各地按图索骥的结果往往大相径庭,而医家不识药、市人不辨究的情况自古皆然,诸多条件汇聚一起,造成了中药品种混乱的局面。贯众习用品主要有:鳞毛蕨科粗茎鳞毛蕨;紫萁科紫萁;乌毛蕨科乌毛蕨、狗脊蕨、单芽狗脊蕨、苏铁蕨等;球子蕨科荚果蕨;甚至还有桫椤科、叉蕨科的蕨类植物。除了习用品外,一些地区还有自产自销的贯众品种,更加混乱。现将习用品简述如下:一、紫萁贯众紫萁贯众为紫萁科植物紫萁OsmundajaponicaThunb.的干燥根茎和叶柄残基。主产于河南、甘肃、山东、江苏、浙江、四川等地。紫萁贯众本为习用品,后被《中国药典》版收录,与绵马贯众分列两条。紫萁植株高50-80厘米或更高。根状茎短粗,集有残存叶柄,无鳞片。
叶簇生,直立,幼时被密绒毛。
叶片为三角广卵形,顶部一回羽状,其下为二回羽状;羽片3-5对,对生,有柄,斜向上,奇数羽状。顶生基部往往有1-2片的合生圆裂片,或阔披形的短裂片。
小羽片5-9对,对生或近对生,无柄,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先端稍钝或急尖,向基部稍宽,圆形,或近截形。
孢子叶(能育叶)羽片和小羽片均短缩,小羽片变成线形,沿中肋两侧背面密生孢子囊。
不同于绵马贯众环列的多个分体中柱,紫萁贯众的切断面只有一个“U”形中柱。
二、狗脊贯众狗脊贯众为乌毛蕨科植物狗脊蕨Woodwardiajaponica(L.f.)Sm.和单芽狗脊蕨Woodwardiaunigemmata(Makino)Nakai的带叶柄残基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湖南、云南、贵州、甘肃等地。狗脊贯众为传统习用品,在此多费些笔墨。狗脊蕨根状茎粗壮,横卧,暗褐色,与叶柄基部密被棕色披针形大鳞片,略有光泽。
叶簇生,二回羽裂,叶片长卵形,先端渐尖,顶生羽片卵状披针形或长三角状披针形,下部的对生或近对生,向上的近对生或为互生,无柄或近无柄,疏离。
孢子囊群线形,挺直,着生于主脉两侧的狭长网眼上,也有时生于羽轴两侧的狭长网眼上,不连续,呈单行排列;囊群盖线形,质厚,棕褐色,成熟时开向主脉或羽轴,宿存。
狗脊蕨有2-4个分体中柱,内侧一对较大。
单芽狗脊蕨形态与狗脊蕨相似,不同之处为叶轴近先端具1枚被棕色鳞片的腋生大芽胞,5-8个分体中柱。
三、荚果蕨贯众荚果蕨贯众为球子蕨科植物荚果蕨Matteucciastruthiopteris(L.)Todaro的带叶柄残基的干燥根茎。主产于东北、河北、河南、陕西等地。绵马贯众: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灰屑,即得。绵马贯众炭:取绵马贯众片,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苦,微寒。归肝、脾经。杀虫,清热解毒,止血。用于多种肠寄生虫;风热感冒、温热斑疹、痄腮等;衄血、吐血、便血及崩漏等证。按照王家葵老师的观点,几种贯众中,狗脊贯众使用历史相对较长,紫萁作贯众入药沿革不详,绵马贯众主产区与历代本草中贯众主产区不符,故狗脊贯众当为历史主流贯众品种。而另一种观点认为紫萁当是贯众正品,理由之一是《别录》和《吴普本草》都提到了贯众有花,而紫萁叶是二型,孢子叶蜷缩成线,被植物学水平有限的古人认为是花或者果实也是有可能的。既然植物基源并不十分明确,我们在讨论历代贯众的应用时,就要求同存异,来看一下大宗文献是怎么说的。1.肠道疾病主要是下血诸证,包括肠风、脏毒、痢疾、痔等,用贯众最多。贯众配黄连,是《圣济总录》的贯众散,治暴吐血嗽血,而《杨氏家藏方》中则用来治疗血痢不止,或如鸡鸭肝片,或如小豆汁者。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继续加槐花、地榆,即贯众五物散,治泻血不定。这种都是同一方向的配伍,但如果贯众配荆芥,处方的格局就开始出现了。如四金散,治肠风,用贯众、荆芥穗、白矾、猪牙皂。再如张子和的黄连贯众散,用黄连、贯众、鸡冠花、大黄、乌梅、甘草、枳壳、荆芥。前几味药理解起来没有难度,那么枳壳呢?对,枳壳、荆芥的组合也出现在《普济本事方》槐花散中。枳壳再往上加,可以加黄芪,三奇散治下痢后重不除,用黄芪、枳壳、防风,因为这三个药风马牛不相及,所以叫三奇散。其实黄芪、防风的组合还是很常见的。三奇散加槐角,为《圣济总录》槐实散,治肠风。再加贯众、白术、荆芥等药,叫槐实丸,治五种痔疾。其实治疗痔疮,更多的是配伍刺猬皮。如丹溪猬皮丸,治诸痔出,里急疼痛,用猬皮、槐花、贯众、黄芪、枳壳、地榆、皂角、当归、白矾、猪后蹄甲等。《吴医汇讲》载大旱之年发疫痢,以痢门常法治之无效,治痢方中加贯众苦寒解毒常效,聊备一格。2.咽喉疾病《圣济总录》茯苓散,治喉中生谷贼,结肿疼痛,饮食妨闷。用赤茯苓、贯众、缩砂仁、甘草。若热毒更盛,咽喉肿痛,舌颊生疮,热盛喉闭,则需要加重清解之品,如玄参、芥穗、山豆根、寒水石、硼砂、滑石、黄连等,这便是《局方》玉屑无忧散。3.头面诸疾热毒壅上,除了咽喉肿痛外,头面亦可作肿。张山雷认为贯众苦寒沉降,而气亦浓厚,用来解时邪热结之毒,可使邪势透泄。孙文垣有数则医案可参,兹不赘言。4.虫从古至今,贯众杀虫的功效是一直没变的,组方也多与芜荑、雷丸等杀虫药相伍。现在应用的机会实在不多,组方的思维难度也不大。以上是求同,存异的部分,是《千金》中疗诸风的方中,常用贯众,并伍以薯蓣、防风、山茱萸、细辛、干姜、独活、天雄、石南等药。这种差异是时代原因造成的,还是基源不同导致的,就难以判断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